过桥米线也秀恩爱?来看它背后的故事
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活腻了的地方,到一个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吃吃喝喝。每到一个旅游地都一定会有必吃的美食,而到了云南,当然要尝尝美味的过桥米线了。
不吃过桥米线,就不算到过云南,吃过过桥米线的外地人,肯定都好奇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,想做一个有“内涵”的游客,不如来听听过桥米线背后的故事吧。
— ❶ —
秀恩爱的过桥米线
关于过桥米线的来源,流传着一段虐狗的传说,故事还要从一对秀恩爱的小夫妻说起。
清朝光绪年间,蒙自县城住着一位杨秀才,为了考取功名,让妻子过上好日子,每日都到南湖边的亭下读书,夜以继日,废寝忘食,身体日渐消瘦。妻子心疼丈夫,便将家里的母鸡杀了,用砂锅炖熟,和着秀才最爱吃的米线一起端过去。
淘乡甜老母鸡
129秀才看书看得入迷,又忘了吃,妻子准备将锅取回重热,却发现锅内的米线还是热乎的,原来汤表面覆盖这鸡油,加上陶器传热慢,热量便被封存在汤内了。以后妻子便用此法保温,让丈夫每天都能吃到热乎的米线。
秀才最终考上了状元,这段故事便被当做一段佳话传诵,做米线的方法也迅速普及开来。由于妻子给丈夫送米线时必经一座拱桥,人们便将这道菜命名为“过桥米线”。
云南正宗过桥米线
45.9— ❷ —
加强版的过桥米线
如果说“贤内助”给秀才做的米线是过桥米线的前身,那如今的过桥米线便是2.0加强版。而它之所以能变得更“高级”,和后来人们对它的高效改良脱不了关系。
据说十建水县锁龙桥外有一家米线馆,在学习了过桥米线的做法后,又总结了民众烹饪米线的诸多经验和方法,在此基础上反复改良,最终才形成了如今终极加强版的过桥米线。
沿用了母鸡炖煮汤底的方法,米线则是用大米发酵后,经复杂的工艺磨制而成。配料更是讲究,除豌豆尖、韭菜、豆腐皮等蔬菜以外,还有鸡蛋、猪里脊、鸡脯肉、乌鱼片、猪腰片等肉类,配菜最多能够达到十几种,这简直不是在吃米线,而是在吃“满汉全席”啊!
马老表过桥米线
76.8— ❸ —
过桥米线有“四烫”
为了保证食客能有最好的体验,过桥米线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,实则不易。其中有“四烫”,是决定过桥米线好不好吃的关键。
一烫:烫鸡油。选一只新鲜肥美的老母鸡,取下它的鸡油部分切成小块,放入锅中慢炒,熬出一碗鸡油备用,可不要小看了这碗鸡油,它可是过桥米线保持高温的关键。
二烫:烫鸡肉。将去除了鸡油的鸡肉切块,先放进滚烫的油锅内爆香,再加入清水长时间炖煮。油爆的步骤不能少,火候不能小,炖煮的时间也不能短,这便是米线师傅所说的“二烫”。
三烫:烫米线。米线端上桌之前,先用沸水烫制半熟,以保证最后的口感软糯适中。
四烫:烫碗。装米线的砂锅碗,必须先用滚烫的开水烫过,一来可以保持温度,二来可以消毒杀菌。
四烫一步不少的完成以后,紧接着把鸡油倒入烫过的砂锅中,淋上七八成满的鸡汤,这时鸡油会浮到汤汁表面,形成一道“保温罩”,不仅可以烫生肉,还可以长时间保温,一碗云南过桥米线才算是做成了。
秀才爷过桥米线
59.9— ❹ —
过桥米线有“三忌”
过桥米线配料如此丰富,吃起来自然有许多讲究,甚至可以用繁琐来形容。特别是对那些首次尝鲜的外地人来说,“碰壁”也是常有的事。
一忌:忌先喝汤。过桥米线的汤汁一般不会冒热气,但实际汤汁表面覆盖的鸡油温度很高,可以立马将薄肉片烫熟。有些不知情的游客想着先尝口汤吧,结果就悲剧了。所以吃过桥米线一定记住不能心急,得按着规矩一步一步来。
鸡油鸡汤
86第二忌:忌不按顺序放配料。云南过桥米线的吃法,是将汤底、米线和配菜分碟端上桌,自行将食材烫熟后食用,这样才能收获食材最新鲜的口感,但烫食材的顺序千万不能乱,一乱则毁,更不能一股脑全都倒进去,这样也会破坏用餐的体验。正确的步骤应是:先烫荤食,再滚鸡蛋,然后放蔬菜,最后才下米线。
过桥米线
9.8三忌:忌最后吃荤食。食材都烫好后,一定要先吃肉,因为荤食都是现切的新鲜薄片,只有在最快的时间内入口,才能保证它鲜美滑嫩的口感。吃完荤食以后,再满满享用米线和蔬菜,等到食材都清空了,汤的温度也变得刚刚好了。
看完这些过桥米线背后的故事,你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游客哦。